股票代码:600698

勇攀高峰摘桂冠----公司曾辉斩获湖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侧记

 

9月15日,在湖南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,曾辉——公司增压器研究所工程师,怎么也没想到,他潜心研发多年的天然气涡轮增压器成果项目,被授予全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。其实,这是他在科技战线默默耕耘的璀璨之花。

“要搞好技术工作,先要充实好自己”

这是曾辉常说的一句话。今年34岁的他,在公司科技战线工作了15个年头。1998年,他从湖南机电工业学校大专毕业之后进入公司,分别担任生产车间的现场技术员、模具设计技术员等技术指导工作。刚来之时,虽说是现场技术指导,但指导工人按照产品图纸生产出来的零部件,在总装时常常出现不相匹配的质量问题,无论他如何细查图纸工艺、技术要求、加工流程,却怎么也找不出问题所在。一次,一名老工程师一语道破“零部件材质有疑问”之后,他深深感到自己的技术知识十分浅薄。于是,他一面虚心请教老工程技术人员,认真学习和积累实践工作经验;一面系统学习机械设计、制造、材料、动力空气、热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。整整6年下来,他不仅能准确的指导工人按照产品设计图纸加工每一件产品零部件,而且对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,并得到研究部门的采纳与实施。由于他工作认真,勤奋学习,善动脑筋,2004年被选调到公司增压器研究所从事产品研制工作。

“设计新产品,要担得起责任”

设计增压器新品,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。对此,他充分运用在生产车间工作中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,潜心研究新产品,新技术,新工艺,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,先后实现了乘用车用小型增压器轴系的开发、定型和涡轮箱、压气机涡壳、转承体、执行器、放气阀门组件、卡箍等几十种产品系列核心部件的设计、试验与批量供货。其中,有七项研发成果被评为省、市和兵装集团科技进步奖。一次,他为验证一项新设计的产品技术,每天在试验室里工作十多个小时,经过连续七天的工作,将每一组技术数据的变化和对比完整的纪录了下来,并通过细心分析,从中准确找出了材质、加工、检测的最佳方案。当每次完成一项新产品设计之后,他深入到各个加工流程岗位,认真听取工人师傅和现场技术员的意见。大家都说曾辉工程师虽然年轻,但做工作很严谨。他却十分坦然地说,“设计新产品,要担得起责任,来不得马虎”。正因为他在研发上的奋力追求和一丝不苟的担当精神,2006年3月,公司主管科技领导为抢抓市场先机慎重其事的将“天然气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研发项目”交由他负责。

“要做最好的产品,就不要怕困难”

这是一项国内尚未突破的新产品项目,国外先进企业已率先进入了这一领域。没有现成的参照物,没有实践运行的技术参数,尤其在核心技术的设计上,如果压力优化和温度控制稍有偏差,将会发生爆炸事故。面对诸多困难,他始终牢记公司总经理王一棣的亲切嘱咐,“要做最好的产品,就不要怕困难”。于是,他沉下心来,一面翻阅理论书籍,细心研究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器的结构原理,一面试探性的设计多种方案,与研究所的同事们深入分析探讨机型结构、产品材质、压力优化、温度控制、制造流程等技术关键问题。一次,他为试验一项材质的可靠性,冒着可能发生意外爆炸事故的危险,在试验台前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,直到每一组技术数据完整的纪录下来,他才离开试验台。经过三年多的反复实验和摸索,终于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。为进一步赢得市场用户对新产品性能、标准、可靠性等配套技术的认可,他跟踪样机与配套发动机进行了长达500个小时的连续实验。500个小时,每时每刻都可以发生意外情况,但他十分自信的紧随在试验车上,参与复杂路况、南北温差、丘陵高原等地理环境的实验。尽管野外试验风餐露宿,一路颠簸,但他时刻不放松样机运行的数据记录,尤其在雪地高压最后的试车时段中,稀薄的空气和零下20摄氏度的气候环境,简直让人全身崩溃,但他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到试验的最后一秒。2009年7月,当市场配套用户经过严格的试验考核之后,国内五家发动机企业分别与湖南今年会签订了年需5万台的批量供货合同。国内行业专家和用户充分肯定地说,该产品具有很强的民族工业创新特色,而且达到或超越了国外先进技术水平。

周友元/文 邹利俊/图

分享到: